60岁以后,标准体重是多少呢对照自查

时间:2024/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进入老年之后越瘦越健康,为了让自己保持苗条,每天只吃素食不吃肉食,但身材过瘦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不论是身材过胖还是身材过瘦,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老年人肥胖以后很容易引起脂代谢异常,增加心脏、肝脏等器官的负荷,从而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肥胖以后又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同时也容易导致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发生肥胖时是需要控制的,因为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致病因素就是高胰岛素血症。

这都是由于肥胖以后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对骨骼肌的胰岛细胞转导发生了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出现慢性代谢性疾病。

老年人太瘦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会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

老年人太瘦还会引起一种名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疾病,成为导致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60岁以后,“标准体重”是多少呢?对照自查,太胖太瘦都不好

不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应该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既有助于保持苗条身材,也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发生。那么人到60岁之后,标准体重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

随年龄逐渐增长,不仅会让老人的活动能力下降,随着脊柱的变形,老人的身高和体型会发生巨大改变,因此胖瘦不能仅靠体重判断,而要根据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研究发现,若老年人的BMI>26.9,较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

若BMI<21.0,身体消瘦,营养素摄入不足,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建议老年人的体质指数(BMI)保持在21.0-26.9最为适宜。

如果你的体脂率,能够达到标准值,那么恭喜你,你的身体还是非常健康的,并且患慢性疾病的概率相对也会比较低,这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给中老年人减肥的几点建议

①减少热量,多吃蛋类、蔬菜、水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组织出现萎缩,代谢速度也降低了,所以中老年人消耗的热量比年轻入少很多。如果仍然保持青年时的进食量,必然使热量出现人超,不但不能减肥还会继续发胖。少吃脂肪、糖类等含热量高的食物。

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中老年人分解代谢加强,且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下降,所以需要补充足够的高质的蛋白质,才能满足身体所需。应多吃瘦肉、豆制品、牛奶和蛋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物。老年人应多吃富含各类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豆类、鱼类、蔬菜等。

③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食盐摄入过多,容易使中老年人患高血压、脑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所以要尽可能地少摄入食盐。一般认为,中老年人每日摄入的食盐量应按制在5克以内;而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在3克以下。

④减少脂肪的摄入。

中老年应减少饮食中的脂肪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最好都用植物性脂肪代替。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⑤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和阻塞,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和动物性脂肪等。

⑥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中老年人的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而纤维素不仅能够通便,还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因此中老年人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藻类、蔬菜等。

⑦增加钙质的摄入。

中老年人如果缺钙,骨头会变得又软又脆,一点小的碰撞都会造成危险,所以补钙是许多中老年者都面临的问题,要多吃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等,必要时可口服职钙片或活性钙。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jbbfz/161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