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年来,消化性胃溃疡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平均有1~1.2亿人患此疾病。药物治疗仍是目前采用的首选方法,泮托拉唑作为新型质子泵抑制,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泌素瘤等相关性疾病[1]。曲昔匹特能使胃粘膜的再生和溃疡底部胶原纤维的发育相配合,有促进修复溃疡面的作用。 评估泮托拉唑联合曲昔匹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例消化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泮托拉唑组)、B组(曲昔匹特组)和C组(联合组)三组,各50例。第1周,三组均给予常规根除三联治疗;第2~6周,A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天1次,静脉注射;B组给予曲昔匹特mg,1天3次,口服;C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天1次,静脉注射。同时给予曲昔匹特mg,1天3次,口服。结果6周后,三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C组临床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改善优于A组、B组。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曲昔匹特比两药单独使用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的男女年龄为20~65岁,内镜确诊的胃溃疡直径5~30mm。若患者在2个月内接受过抗溃疡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生素治疗及胃手术史者,以及有严重疾患或已知药物过敏史者、孕妇等予以剔除。将我院年5月~年9月收治的例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A组(泮托拉唑组)、B组(曲昔匹特组)和C组(联合组)。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溃疡大小、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烟酒嗜好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查胃镜。 1.3治疗方法:第1周,三组均予雷尼替丁10mg、克拉霉素mg、阿莫西林0mg,1天2次,口服,疗程1周;第2~6周:A组将泮托拉唑(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40mg加入生理盐水ml静脉滴注,1天1次;B组给予曲昔匹特(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mg,1天3次,口服;C组将泮托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ml静脉滴注,1天1次。同时给予曲昔匹特mg,1天3次,口服。治疗6周后复查胃镜,由同一医师操作,同一部位取材。 1.4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胃镜复查溃疡消失或形成瘢痕,黏膜无明显水肿;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超过80%;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超过50%但是低于8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缩小没有超过50%。总有效率=愈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双侧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6周后胃镜复查,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C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2.2复发率比较A组中半年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B组中半年后复发13例,复发率为26%;C组中半年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8%。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2.3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有7例(14.0%)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腹泻、腹胀、头晕、头痛各1例,用药初出现颜面潮红并口干4例;B出现不良反应9例(18.0%),其中腹泻并恶心5例、腹胀并恶心4例。C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4.0%),表现为轻微头晕,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 3.讨论 目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制酸剂(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另一类是胃粘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制酸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可减少对溃疡面的劣性刺激,但易复发,且过度抑酸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肠道细菌感染,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胃粘膜保护剂能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但作用不持久,用药时程长。泮托拉唑虽然兼具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受损胃粘膜的双重作用,但是单独使用效果不佳。曲昔匹特作为一新型防御因子增强型胃溃疡治疗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即在不影响胃酸分泌的条件下,改善溃疡部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胃粘膜组织中粘糖含量增加,胃粘膜屏障作用增强,并提高前列腺素E含量,增强对胃粘膜细胞的修复作用。 笔者认为,泮托拉唑联合曲昔匹特治疗消化性胃溃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jbbfz/17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