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伤寒伤了谁的情又

时间:2016-7-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部《伤寒》伤了谁的情,又

《伤寒》开课之处,机缘偶遇,在图书馆众多版本《伤寒》中发现了这本刘老主编的《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此为自买第二版,初借图书馆初版)照旧记得当初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唯一“师承”2字,真是好奇心害死猫,一下子被它的上篇

阴阳学说、卫气营血、三焦、胃气等理论

所晕倒,由于这些理论——六经辨证,与之前所学医经家之《内经》大相径庭(注:将另篇讲述,题为:医经家与经方家的明争暗斗,附时方派和火神派),认知被稀里糊涂的颠覆了,怕两种理论冲突,索性先暂停上课一段时间,把这本书的笔记做了再说。

过了一个月,笔记做到一半,心虚了,由于六经辨证理论太精简以至于一直似懂非懂,万一错了怎么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划不来。停笔徘徊着,眼看同学课上了三分之一了,心里很矛盾、焦急。

直到参加了中医技能大赛,遇到了推重王阳明“心学”(将另篇讲述,题为:清茶淡饭,于心阳明)的队长王浩,给我推荐了本冯老主编的《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

粗略的翻了翻,好熟习,这理论不是与我手里的《师承课堂实录》一脉相承吗?反应过来后的第一时间做的事大概您也猜到了,哈哈,而且是夜以继日。结合两本书再从头做笔记,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两本书相参各看了一半,然手头上有本《神农本草经》,着实难背,如果把书中药放入笔记中结合来背······想起来不错,高兴之余,好久没去上课了,咱今天就去听一节,讲师朱希杰老师(宁夏肠胃病研究领头人硕士生导师)不知道是换的第几个老师了,但他一张ppt能讲一节课,思惟拓展之宽、创新之实用朴实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课后犹豫再三,我决定把藏在箱底的创业计划书《中医人医疗服务有限公司》(将另篇讲述,题为:《中医医疗服务有限公司》,默子的归路)拿出来请朱老师指导,结果有喜有悲,悲的是我和老师意见不合,喜的是老师建议我学伤寒时留意一下医案,回来后,医案这个陌生而又熟习的词缭绕在脑海中,因而决定把医案也加到笔记中去,同时在上买了刘老和胡老的医案作为补充和进一步的研习

反正也要加中药,说做就做,第二次把笔记本扔了,心想,不知还要扔几次呢。而这一次,又深深的陷了进去,直到昨天清晨才完工,用时一个半月,升了个懒腰,回头想一想本学期度年如日,只干了两件事①整理伤寒论笔记②参加太极队(另篇讲述,题为:从戏剧到悲剧——太极队),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可能由于充实吧!

一次又一次的扔掉笔记本只为了使笔记更加完善,但根本原因则是《伤寒杂病论》

这本书和“六经辨证理论”的精简而玄妙吸引着我,如痴如醉,下面就几点愚见分享于此,有毛病之处望各医友斧正。

1:《伤寒论》要用经方其专门理论“六经辨证”理论来理解,就其阴阳来讲,阴阳生6子,退位而不用。全书不应提阴阳(阴虚、阳虚),由表阳太阳、表阴少阴‘里阳阳明、里阴太阴、半表半里阳少阳、半表半里阴厥阴的提纲证及兼证、变证来解释。不可夹杂医经之五行脏腑和6气生化、经络等理论,用之则如用西医之还原论理论来解释中治疗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必成庸医。简而言之:立足传统,回归3坟,谨守六纲,独尊方证!

2:阳,卫气、胃气也,津液也!(汗、吐、下可伤之)用营卫气血论来分:阴阳者,一身之气血也。营卫者,气血之阴阳也。盖血藏于肝而行于心,气根于肾而发于肺。血行脉中,其气者,营也。血行脉外,其血者,卫也。卫者,津液也。荣者,营气也。气血,营卫之本。营卫,气血之用。津气营血互化,营卫相随,阴阳之道也。营赖中焦水谷而资化取汁,入上焦化赤为血,合天地气而成气血,化合营卫之用,乃成精气也。故卫出上焦也。卫气者,出入表里,卫正而伐邪。巡行内外,营气必随之,邪无所遁也。此生身之必简。故首重其气,次重其血也!

这个非常重要,必须细分。

3:脉法,有表里的阴阳和上下的阴阳,表里就是浮沉,上下就是寸和尺。以第12条为例: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阳为浮脉,阴为沉脉。浮脉为有表邪,沉脉代表阴分,内里津液不足(汗出过量伤津),邪在表之阳分,故被阳气驱逐,体现为发热。另有脉促(邪将内陷)、脉大(病进)、脉长(气治自和)、脉迟(主虚主寒)

4:合病:两纲或三纲病同时病发;并病:一纲病未愈又连带传到另外一纲。

然观合病、并病所有原文,言及并病的,必定是两纲病,而不是三纲病。言及合病的,有两纲病,也有三纲病。破绽已漏,第1、2、10条,一条合病,两条并病,但文意相同,症候和治则也相同!如果一纲吧未罢,传到两纲以上,是归“合病”还是“并病”呢?因此,刘老将其重分:

不管两纲或两纲以上同时病发,还是传变后的两纲病同在,其症候和治则一定相同!

合病:3阴或三阳里,不相邻且两纲以上同病为合病。含太阳阳明、少阴太阴、三阳合病、三阴合病和具备有阴阳相杂的两纲以上同病的。

并病:3阴或三阳里,相邻两纲同病为并病。含太阳少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厥阴太阴。

属病:谓变之时,出现一些主要的他纲症状,属某纲,则以某纲为主,他纲为次主治所属之纲方,参以药症权衡。

系病:谓传变之时,虽有本纲见证,但以他纲见证治则为主,是为所系。急则治其标多见。

5:表证,为六纲病的单纯表证,表阳太阳、表阴少阴之伤寒和中风,阳明、少阳、太阴、厥阴之中风。

外证:里证后的外在表现,故外证可包括表证,但治法相同。

6:病:纲也。为6纲特定的提纲病。例: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证:在1纲(病)中,根据不同的系列病情表现分出的疾病类型。例:太阳病之中风证和伤寒证。

症:组成一个证的系列症状(症候群)。

7:六纲六病时象,可参考脏气法时(另篇讲述,题为:我们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是假的)

8:医治反应(见于刘老主编《医治反应浅谈》),第110条: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和第116条: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

均为表里阴阳自我和解恢复出现的系列症状。

9:麻黄、桂枝,百分之三十解表,百分之七十降气,主看其临床药症配伍。例:麻黄伍桂枝则发汗解表,麻黄伍石膏则发体表水湿:柴胡具升而下之之性,少用则升,多用则入上焦而下泻。其他类似药也当活学活用。

10:6纲辩证之思路和规矩,先辨六纲,后辨方证,更高层次者可辨药症。辨药症也是学习的一种思路,通过方中药能知其犯何病何证。

11:医治方法:①汗法,适宜于六纲证之表证。②吐法,惟阳明证之瓜蒂散。③下法,适合阳明里实证和瘀证、痞证、结胸证等。④温法,适合三阴证。⑤清法,适合阳明表证。和法:适合少阳、厥阴病。

······

······

在此先列上十一条,剩余部份有医友愿闻者或对上述有异议者可私聊默子。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每位中医人必须炼就慧眼,辨清道理,不能大学5年后出了校门连中医的皮毛都没学上,而让诸先师悲叹:辛辛苦苦4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

古人不欺人,默子也是,以下为默子笔记方法,有兴趣医友可鉴戒或传知。

笔记右边为汤证和中药两部份。左边为相应方歌和医案两部份。

汤证中的药物组成和汤证辩要抄于冯老主编《经方传真》,药的煎法、服法抄于刘老主编《师承课堂实录》,中药部份抄于《神农本草经》和《中药学》

方歌和医案抄于《经方传真》。

取各书之长处,合为我用,1兴趣尔,亦一心尔。
































">白癜风医院咨询
">白癜风山东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jbjc/11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