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春天有位老师向我求助,说她母亲胃部疼痛,四处求医无效。我见她母亲时整个人都精神不振,胃部阵阵作痛两个月了,不论时间,西医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自己用中成药也没有效。我诊脉发现脉弦,觉得是压力大了,这在中医叫肝木横逆克脾土;又正逢春天肝气盛,冷暖不均,所以胃会出现虚寒之症。如果没有峰燃脏腑疗法,我会犹豫到底是先给她疏肝,还是先温胃,因为这里面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多少比例要拿捏。可是因为有脏腑疗法,我毫不犹豫的进行了调理。调理后,告诉我胃不疼了。我说这是暂时的舒服,还需要针灸,就扎上脾胃针,足三里,太溪,太冲等等七针。然后,艾灸中脘,建里,神阙,气海,关元。老太太说感觉神清气爽,完全好了最后,选择建议她服用中医的经典方子黄芪建中汤七付,三管齐下,里外兼顾。结果她母亲几天后胃就不痛了,效果不错。其实这样的例子好多,这些年帮助过一些胃溃疡的患者恢复身体,这里把经验向大家汇报一下。医圣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面,开篇第一个方子,就是桂枝汤。张仲景用桂枝汤调理表虚寒证,也就是当患者正气不足,外寒来侵袭,桂枝汤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此时患者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大家一直把桂枝汤当做辛温解表、调和营卫的方剂,其实,我一直认为它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通道的。《黄帝内经》认为:“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这是指的营卫之气的来源和出行口径,当患者脾胃之气不足的时候,营卫之气就会出问题,所以用桂枝汤启动脾胃功能,使得营卫之气的通道畅通,可以抵御外邪。桂枝汤是补脾胃,疏通营卫之气运行通道的,这个内容不是今天的重点先不多聊。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祛除邪气。我在实践中,只要见到感冒的人,如果一动就出虚汗,而且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就用脏腑疗法,加上艾灸,大椎,凤池,百会,肺腧,足三里等,然后加上桂枝汤,效果非常好。张仲景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的方子,叫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我们现在的用量,一般是: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饴糖30克。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作用。治疗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的症状。我相信,这个小建中汤的起源应该是很早的,在《辅行诀》一书里面,有大建中补脾汤,就是小建中汤加上牛肉,《黄帝内经》里面曾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我们一直以为是泛指,其实,这是指导组方用药的法则,比如这个补脾汤,桂枝、白芍、炙甘草是药,其余的,饴糖为谷,大枣为果,牛肉为畜,生姜为菜。这是中医方剂最早的时候的某种规范,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应用。而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则变成了我们讲的黄芪建中汤。此时的方子变成了:黄芪6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方子里面的黄芪,一般用炙黄芪,但是我习惯用生黄芪,不会上火。此方治疗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喜温喜按,少气懒言;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劳则愈甚,面色无华;或伴神疲乏力,肢体酸软,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熬药的方法是把这六味药,以水五杯,熬剩两杯,去药渣,加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这个方子,对男子虚损,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效果甚佳。我曾经见过老中医用来调理男子正气不足,动辄自汗者,服用了很长时间,才见效果。而运用峰燃脏腑疗法,等综合疗法后,很快既能改变。由此可见,综合疗法的作用,非同小可。我的心得是,此方对于脾胃虚寒之证效果很好,尤其是西医诊断的胃溃疡,效果甚佳。按说胃溃疡的原因很多,服用一些西药也会引起,而我们所见的胃溃疡,以精神压力大,加上饮食不节引起的多。往往是工作压力特别大的白领,吃饭又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会出现此类问题;特点就是上腹部疼痛,而以饭后疼痛为主,西医检查会发现胃溃疡。此时如果出现虚寒之证,舌质淡白,身体怕凉,则可以用峰燃脏腑疗法,艾灸,针灸,点拨背后诸穴,然后用此方,因为这个方子有柔肝缓肝的作用,对于肝气不舒、横逆克脾有阻止作用,同时建中补脾,将脾胃强壮以后,也会免受肝木之克。如果肝气不舒过于严重,当然还要平肝理气的峰燃脏腑手法,再服用一些疏肝理气之药,但是对于脾胃虚弱严重,再有肝木来克的必须肝腧放血,后背走罐,点按太溪,昆仑,太冲三百下,平伏肝胆之火。再加三五剂药就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这个方子应用非常多,很多名家都擅长使用此方。我写这些,只是因为前几天一位亲属胃痛胃酸,医院检查是胃溃疡,经我峰燃脏腑疗法调理后,建议用此方,效果很好。 白殿疯图片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jbwh/13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