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华南最高学府现身羊城老照片 清末华南最高学府――“学海堂”浮出水面:这1广州重要绝迹胜景如今完全地出现在老照片上! 学堂在孙中山治事处 收藏此画册的崔志民身兼广东省民族文化研究会、广州荔枝湾文化协会等多脸上长白癜风个文化组织的成员,他自豪地表示,要说老广州的历史,没几个人能比他更熟的了。据悉,“学海堂”是清朝两广总督阮元创建的省级官办最高学府,是当时华南最重要的学术中心,其成绩尤以经学为最。但由于被毁时间已很长,长久以来,人们只知道“学海堂”的大体位置在越秀山上。 今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崔志民在1本民国6年出版的“中国风景画”影集上,发现了广州观音山(即今越秀山)的黑白照片。在保存完好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依观音山而建、南起百步梯东梯的一系列建筑物。据崔志民介绍,山上的建筑物主体模糊可见“堂为3楹,前为平台,展望狮洋景象,甚为雄阔”,与《学海堂志》里记载的“堂中远眺,海门可见,堂阶南出循西而下行”特点十分吻合。崔志民指出,照片上百步梯东梯一侧下方另外一系列的建筑物据推测为应元书院,对比《应元书院志略》上手绘的示意图,照片上学海堂与示意图上的位置也惊人地一致。 崔志民认为,自己曾屡次实地考察,虽然“学海堂”的建筑物已无迹可寻,但越秀山上百步梯西侧新建的凉亭、西侧凉亭之前的空地等几处平地的位置相当对称,有建设过大型建筑物的迹象。观音山老照片的发现,使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推测:“学海堂”的主体建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筑位置在现在的“孙中山读书治事处”。 崔志民告知,自己之所以这么肯定的另外一个重要缘由,是照片上百步梯东梯附近长着一棵参天大树,这棵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成为对比今昔最标准的参考对象。 昔日学府如今无片瓦 今年7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所长林庆彰教授等港台学者不顾高龄,决然返回内地,就是为了寻觅“学海堂”这1近代文化之根。“惋惜啊,昔日竹苞松茂的建筑片瓦不存了!”崔志民的叹息代表着广大寻根学者的心声。据史书记载,该学堂“其地梅花夹路,修竹绕廊。中建厅事3楹,后有小亭邃室,高依翠岫,平抱珠江,极萧洒之致。”但是这样精美的房舍,居然在民国时期惨遭拆毁。 梁启超就读“学海堂” “学海堂”创建于1824年,不仅是当时的省级官办最高学府和华南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也在中国近代出版史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末名人梁启超、曾独立研制我国第一台照相机的科学家邹伯奇等都曾就读于“学海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jbzl/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