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广告栏正文 最近几年在牧场服务过程中,经常遇到犊牛发生由大肠杆菌引起临床排黑色血便真胃溃疡和真胃穿孔病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引起发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01 发病原因 大肠杆菌是牧场较为常见也是威胁犊牛健康的多发疾病之一,当犊牛抵抗力低下或消化不良时肠道粘膜被大肠杆菌F抗原占位引起发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脐带引起感染。 当条件适宜大肠杆菌会以每30分钟的速度翻倍快速繁殖,同时一些菌株产生毒素,常导致新生犊牛胃肠粘膜水肿、溃疡、穿孔、继发腹膜炎或败血症引起犊牛死亡。这是造成牧场10日龄内及30日龄至断奶犊牛高发此病的原因。 02 临床及解剖症状 出现腹泻、脱水、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等临床病例学特征感染大肠杆菌后继发真胃粘膜水肿。 真胃黏膜水肿 肠系膜水肿 真胃黏膜水肿出血 真胃溃疡 真胃穿孔 真胃溃疡及穿孔 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及肠粘连0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需做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学检查,采样死亡犊牛的十二指肠、肺、肝脏、心包膜进行实验室检查。 显微镜下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麦康凯培养基-红色菌落04 防治措施 (1)治疗遵照早发现、早治疗的治疗原则。严防脱水(输液和经口补水与电解质),缓解代谢性酸中毒,抗休克治疗,应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耐药),氨基糖甙类敏感。 (2)预防①严格接产操作规程,严防污染新生犊牛口腔。 ②及时饲喂足量高质量初乳,使IgG快速在肠道粘膜占位,预防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在肠道定植,使犊牛血清中IgG含量达到mg/dL是预防本病的主要管理措施。 ③做好初乳和常乳的巴杀工作,巴杀后的牛奶菌落总数≤cfu/ml、肠杆菌数≤3cfu/ml。 ④犊牛出生后将过长的脐带剪短留5-7cm并立即用10%的碘酊进行脐带浸泡消毒,出生8—12小时后进行二次消毒,之后连续消毒5-7天,消毒的目的在于既能起到更好地消毒效果又能促进脐带尽早干燥脱落。 ⑤搞好环境消毒与卫生。更换垫料要及时,特别对15日龄内的犊牛圈舍垫料要每3-4天更换1次,垫料清理后,用浓戊二醛消毒,地面撒布蒙脱石,再铺垫料。 ⑥用发病牧场死亡犊牛体内分离的大肠杆菌作为疫苗菌株。 综上,对新生犊牛大肠杆菌的预防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搞好科学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更应努力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采取疫苗和药物的预防措施,能够对犊牛大肠杆菌防治效果最大化。 来源:奶牛肉牛论坛 精彩回顾?现代牧业王春磊:奶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 ?通知第五届北方牛人汇暨西北奶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在看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czzh.com/lcbx/14064.html |